一键询价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网站导航
  • 首页
  • 关于蒲瑞
  • 产品与解决方案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

保护民营企业实际上是保护自己

发布:lizhenhui 浏览:583次

两会期间,官方再表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接着,浙宣公众号发文《别让“污名化”言论干扰民营企业》,澎湃新闻发表社论《个别自媒体给民营企业家扣上“汉奸”、“买办”帽子,严重挫伤预期和信心》,反对给民营企业家扣帽子、打棍子。

民营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从历史的缝隙中生长起来。今天民营经济体(民营企业、工商户)超过1.6亿,80%的城镇劳动者在其中就业赚钱。从规模和效率两个角度来看,民营经济几乎等同于国民经济、政府财政收入、千千万万家庭的财产与权益。但是,民营企业依然受身份困扰,依然看风向行事,依然需要官方“千呼万唤”,练就了一身敏感体质。这是当今这个时代最大的悬疑。

民营企业到底是什么?

本文从国家、政府和个人三个维度来分析民营企业的内涵与价值。

发展民企等同于发展国民经济

从规模与效率两个方面来看,民营经济几乎等同于国民经济,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截至今年1月,中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企业数量超过5000万家,民营企业占企业数量比重达到98%。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大家都非常清楚,即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80%的外贸贡献率,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实际上,这些数据被低估。如果把国企拿掉,民营企业可以撑起剩下的数据。但是,如果把民营企业拿掉,国企还能否撑起另外一半的税收(其中还有外企部分)。烟草、电力、电信、银行、石油等非竞争性国企,他们的营收和利润其实是民企和民众缴纳的税收。按照等量代换原理,国企中的不少产值、税收、就业、出口、技术成果等,间接上也是民企民众提供的。

具体来看,民营企业在创造就业、技术创新、出口贸易等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

就业方面,大部分打工人都在民营企业中就业工作、赚钱养家。经济学家任泽平在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百强排行榜2023》显示,2012年至2021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从37287万人增至46773万人,增长25.4%;其中,城镇私人企业就业人员和个体就业人员分别从2012年的7557万人、5643万人增至2019年的14567万人和11692万人,增长分别为92.8%和107.2%。其中,2021年京东吸纳就业人数达到38.5万人,位居第一;比亚迪、阿里巴巴、立讯精密就业人数均突破20万人。

在非竞争性国企中的大量就业,尤其是冗员部门的低效就业,本质上是财政供养。广大民营企业和民众购买非竞争性的国企提供的产品(石油、电力、烟草),相当于给国有部门缴纳税收,支撑大量低效就业。所以,民营经济体所承载的就业规模其实被低估。

出口方面,制造民营企业撑起“世界工厂”,外贸民营企业每年赚取大量外汇。2022年,民营外贸企业51万家,进出口值达到21.4万亿元,增长12.9%。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达到50.9%,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对中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80.8%。

民营企业在外贸中的作用也被低估。今年前2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16万亿元,其中出口规模达到2.14万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1%,进口1.02万亿元,顺差高达1.12亿元。而同期国有企业出口2889.3亿元,仅占出口总值的8.25%,进口达到7596.1亿元,是同期出口规模的2.6倍,逆差达到4707亿元。民营企业出口是国企的7.4倍,主要负责赚外汇,国企主要负责花外汇。问题是,没有民企大量出口创汇哪来的进口?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前两个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95万亿元,下降12.2%,占外贸总值的31.6%。其中,出口1.05万亿元,下降11.1%;进口8962.1亿元,下降13.4%。在外资企业进口、出口均较大幅度下降之际,民营企业维持着中国出口的韧性。不过,欧美推动去中国商品化和全球产业重组,给中国民营企业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保护民营企业就是保护出口,保护出口就是保护民营企业。

技术方面,民营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效率最高的企业。从2012年到2021年,私营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占比从29.4%上升到51.4%。在民营企业中,腾讯、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的研发投入最高,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均超过10%。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强化了科技部,试图用新举国体制攻破“卡脖子”技术。其实,越是这个时候,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就越重要。与二战后的钢铁洪流不同,现代先进技术如芯片都是高精尖技术,它的特点是全球化、专业化、高密度的产业分工与协作。ChatGPT的出现表明,人工智能不仅需要小而精的创业型技术企业,还需要大型平台在算力和数据上的支持。政府要发展高精尖技术,离不开海量民企的高密度的技术分工与协作,还需要出色的风投、会计、设计、法律等民企参与。

民营企业强大,国民经济强大;民营企业萧条,国民经济自然萧条。过去,经济发展得好,主要是民营企业发展好,每年创造大量的就业、税收、产值、外汇、新技术和新产品。近些年,国民经济遇到困难,表面上是疫情问题,实际上是民营企业困难。

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末,中国前100大上市公司中,民营公司占比从2020年的54%下降11.2个百分点至42.8%;全年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下降7.3个百分点至2.9%,12月同比增速更是降至0.5%。在前100强的民营开发商中,超过60%出现各种债务违约、楼盘烂尾等问题。

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国民经济自然也就困难。当前,民营企业最大的困难是预期问题。官方三番五次地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反对“污名化”言论干扰民营企业,就是想稳定预期。

在中国,民营企业的预期主要是安全感的问题。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从体制改革的缝隙中艰难地生长起来的。如今,民营企业规模已经非常大了,但还存在身份困扰。民营企业到底是什么?它的定位是什么?如何赋予合法性?把民营企业当作自己人,法律上如何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与行为。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习惯了看风向行事,非常了解中国社会的游戏规则,养成了一身敏感体质。

如今,民营企业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在“安全与发展”复杂形势下确定稳定预期。这条由意志构筑的道路,上限和下限并不稳定,民营企业没办法看风向行事,还担心触碰安全边界。越强调安全,就越没有安全感;老板越没有安全感,下面就越没有安全感。在这种形势下,民营企业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和建立新预期。

做大民企相当于做大国有财富

最近,王明远撰写了一篇文章《没有发达的民营企业,就没有强大的国有经济》。这个角度有意思,现在的有识之士为民营企业说话、扩宽一些发展空间,其实不是容易。

王明远通过数据统计发现,民营企业发达的地方,国有经济更加发达,国有资产规模更大,国有企业利润率更高;相反,民营经济凋敝的地方,国有经济也不振,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广东、上海、江浙都属于前者,东北属于后者。

一般认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是相互排斥的关系,民营企业发展竞争了国有企业资源,国有企业发展挤占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经济学中用挤出效应来解释。过去的经验表明,国有企业发展不好,基本上是国有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民营企业发展好可能会促进国有经济。

民营企业与国有经济之间的这层关系,只是一种相关关系,还是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

下面我从经济学的角度试图做些解释。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为啥不赚钱,亏得一塌糊涂?

原因很简单,当时没有真正的价值创造主体。改革开放后发展市场经济,价值创造主体出现了,那就是竞争性的民营企业和竞争性的工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民营企业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大批国有企业破产、倒闭、消失。这段记忆告诉很多人,民营企业竞争了国有企业的生存空间。

但是,现在的国有企业为啥又赚钱了?这跟民营企业有没有关系?我想这里面可能存在至少三层关系:

一是纳税效应。

大量竞争性的民营企业和工人成为垄断性质国有企业的庞大买方,他们创造了巨大的增量财富进而为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创造了巨大的需求、贡献了庞大的利润。比如,计划经济时代的石油公司为啥亏本?如今的“三桶油”为啥日进斗金,成为世界五百强?石油公司改进了技术,还是改进了制度?都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三桶油”分享了民营企业创造的巨大的财富红利,无数工厂、企业、车主为他们提供营收。在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国有高速公路、高铁、地铁、航空、机场、电力、水务企业收益不菲。相反,经济落后地区的国企,即便处于垄断地位,依然门庭冷落,生意萧条。原因是缺乏民营企业这个税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垄断性质的国企营收和利润本质上是税收。民营企业、广大群众购买石油、电力、香烟和通信网络,表面上是与这类国企做市场交易,实际上是给国有部门缴纳税收——垄断性国企向政府提供利税,但目前利润上缴率偏低。这就是民营企业的纳税效应。

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6万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利润总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6.2%,上缴税费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3%。

所以,民营企业的纳税效应大大增进了国有财富,为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收入、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公共财政收入。

二是竞争效应。

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现在的国企数量要少得多,其中部分国企,如房地产、医药、金属加工等国企,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的竞争可以促进国有企业自我改进,表现为股份制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引入人才等。过去,厉以宁先生推动国企股份制改革,吴敬琏先生主张使用价格机制推动经济改革,两位先生都是试图引入市场竞争来突破体制障碍、提高经济效率。

比如万科,早期大股东是华润,属于央企旗下公司,后来华润股份被深圳地铁接收,成为地方国资背景的股份制公司。万科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比较先进的,内部和外部竞争都比较强,属于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同时创造不错的经营业绩。世界上也有一些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资背景企业,比如新加坡的淡马锡、德国的大众汽车等。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比较好的时期,出现了一些竞争和创新意识强的国企掌门人。比如掌管过华润、中粮和中化的宁高宁,还有招商银行的马蔚华和中石油的傅成玉。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些经营效率高的国企和国企背景的股份制企业,比如深圳的万科、华侨城和香港的招商局。这些竞争性的国企提高了国有收入、做大了国有资本。

所以,国企的强大主要靠自己在竞争压力下不断地市场化改革。

三是外溢效应。

不少国企是资源型国企,掌握土地、煤炭、石油、矿山等资源。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资源并不值钱。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土地以极为低廉价格长租给港商台商。为什么?因为没有流动性(流动性不等于央行印钱),没有流动性就没有财富,资源无法变成资产,更无法变成资本。港商台商注入了第一笔大规模的流动性,然后是外资,而更大规模的流动性来自民营企业。

过去四十年,民营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些国有资源自然也水涨船高、价值惊人。根据《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20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43.5万亿元、负债总额11.2万亿元,净资产高达32.3万亿元。

在长三角、珠三角,很多资产已经证券化,资本市场进一步推高了国有资产价格。以深圳为例,2020年,深圳国资国企总资产突破4.1万亿、净资产突破1.4万亿。王明远统计发现,深圳一市的国企利润就超过黑吉辽蒙津蒙冀晋陕豫甘宁青新等十四省市区。很多人没想到市场化程度这么高的深圳,国有资产这么庞大。

深圳国企数量多吗?不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有这么多。过去五年,深圳国有企业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倍、4.8倍、2.2倍。与内地很多国企“管资产”不同,深圳国企主要是“管资本”,深圳市属国资资产证券化率达58.8%。

比如,深投控总资产8439亿元,过去五年增加了93.9%。这家企业投资了平安、天音控股等不少企业,这些企业的股票上涨,进而推高了国有资产。深圳地铁总资产5986.49亿元,过去五年增长849.3%。深圳地铁的资产增值主要来自其控制规模庞大、价格大幅上涨的土地,以及控股参股的公司股票溢价。

反过来说,民营企业资产和收入萎缩,国有资产也同样萎缩。“中概股”市值暴跌、房地产企业资产滑坡,股票、土地等国有资产相应受损。

逻辑上,有两点是比较可靠的:一是民营企业强大,国企不一定强大,但国有财富规模(财政税收、土地国有资本)肯定更大;二是没有民营企业,国企可能很大,但国有财富肯定大规模萎缩。

保护民企实际是保护国人自己

民营企业,利国利民还利己。保护民营企业等于保护国民经济,保护国民财富,保护千万家庭的就业、收入与财产。

民营企业,跟我们普通个体,到底是什么关系?

从自然法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的存在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它的合法性等同于我们个人存在的合法性,它的存在就等同于我们个人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的存在。

民营企业是一种法人。法人的本质就是法人能够与自然人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成为享有权利、负担义务的民事主体。现代法律为什么要将企业确定为法人?自然法可以解释,企业之所以具备民事权利能力,是因为企业背后站着自然人。

从自然法来看,民营企业只是一个“躯壳”,背后就是我们个体,对应的是我们个体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剥开民营企业的外壳,我们看里面有什么?有财产,其实就是我们个人的财产权;有经营、交易、生产、投资、融资等权益,其实就是我们个人的自由权。反过来说,民营企业资产被侵犯,就是我们个人的财产被侵犯。民营企业的交易行为被判定为投机倒把罪,就是我们个人的交易自由被强制、遭受迫害。

受历史传统的影响,一些人说到民营企业资产就想起了私有财产“原罪”,说到民营企业的自由意志就担心他们垄断货源、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扰乱市场。

我想从自然法的角度消除这种“私有恐惧”。其实,民营企业的存在具有天然的合法性,民营企业的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就等同于我们个人的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的存在。

个体的存在为什么具有合法性?个体由一系列权益组成,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生命权是最初始的财产权,每个人的生命都属于自己,不能被任何个人、任何组织支配和侵犯。与生命同时存在的是行为,生命赋予了人的行为自由权。人的生命和行为衍生出创造能力,比如说话、画画、唱歌、跳舞、铸铁、雕刻、剪裁、建造等等。这就形成了广义上的财产权,包括知识产权、不动产权。所以,广义上的财产权实际上是人的生命权、自由权衍生的产物。这就是罗斯巴德的智慧。

如果你认可你自己的存在具有合法性,你自己的生命属于自己、你的财产属于你自己、你的言行属于你自己支配,那么同样的权益也天然地归属于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的权益就等同于我们个人的权益。

过去40年,中国民营企业从缝隙中生长与发展,它不断地为我们个体拓展更多的呼吸空间、自由权利、财富与想象力。因为民营企业,可以生产和交易,可以赚取劳动成果,普通人从而获得了经营权、交易自由,还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财产;因为民营企业,农民可以进城打工,打工人可以落户城市,企业主可以购买土地使用权和建房,更多年轻人可以上大学,普通人从而获得了迁徙自由、受教育权、就业权、土地使用权和不动产权以及分享城市公共用品的权利。

从现实来看,今天的私人市场主体,包括民营企业、个体户,超过1.6亿。民营企业家、个体户都来自普通个体,超过4亿人在私人市场主体中工作,大部分家庭财富来自其中。民营企业、个体户背后的财富与权益,就是千千万万家庭和个人的财富与权益。

到2023年的今天,人们不必再谈私色变。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保护民营企业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毁灭民营企业就是在毁灭我们个人的财产与自由。发展民营企业就是在扩大我们的财产与自由。

为什么还有人反对民营企业?

80年代改革开放早期,反对民营企业的声音很大,打棍子、扣帽子令人毛骨悚然,城市手工业者、商贩经常东躲西藏。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潮,也有人反对民营企业,但这些反对者都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到今天,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打击民营企业家、恢复计划经济的逆流。马云外滩演讲是一个拐点,这些人借势起浪。其实,就凭这些人扣帽子、打棍子吓唬不了人。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这股风气会起来?背后的力量是什么?民营企业习惯了看风向,看到这股风向就会思考背后的问题。这才是动摇民营企业信心和预期的根本因素。

民营企业是我们个人的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的载体,我们通过企业创造财富不是靠偷窃、抢劫、贪污,而是自由公平竞争。企业去融资、投资、雇佣、生产、交易、经营,实际上用“价高者得”的公平竞争规则去配置资源。但是,尽管这种规则是公平的、自由的、自然法赋予的,而且是绝大多数人受益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它。

早期欧洲历史上的海盗、马匪、山贼、流寇、国王都不喜欢商人,更不喜欢交易规则。这些势力属于掌握强制力量的特权阶层,他们不以交易为生,而是靠特权获取利益。简单来说,能抢夺何必交易。经济学家奥尔森认为,流寇转变为坐寇,说明国家开始产生。这其实是国家市场化的开端,政府力量开始参与市场交易。现代政府更是以交易为生,支持市场经济,一边纳税一边提供公共用品。以交易为生的人会更支持市场,特权阶层的人、特权思维的人更易反对民营企业。一旦后者重新掌握了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市场效率就会大大下降。所以,要打破垄断、强制和特权,让更多的人包括公共部门,都纳入到以交易为生的增益规则之中。

自由竞争的规则也是一种残酷的规则,有人朱门绣户、富有四海,有人失业、破产、无立锥之地。自然法保护按照公平竞争规则获得的一切财富,同时也默认贫富悬殊的存在。因此,他们可能会将矛头指向民营企业和自由市场。实际上,这个问题应该由政府来解决。政府既是市场交易的参与者,也是公共用品的提供者(将来二者合一),需要提供更多的住房、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进而维护这个基本规则。而保护自由市场、民营企业,其实就是保护我们个体的权益。

  • 上一篇:以智能制造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和举措
  • 下一篇:河南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
    • 电话

      0373-8619999

    • 抖音
      河南蒲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抖音动态

    • 小程序
      河南蒲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微信小程序

    • 微信
      河南蒲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