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南蒲街道杜常路7号
公司邮箱:prgs@pr-drive.com
很多人在网上讨论,发展高端产业跟大众生活有什么关系?
甚至一些人觉得基建搞得再好、大国重器弄出来再多,又没在自己名下,钱没到自己账户里,觉得跟自己没关系。
其实这是一个分配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话题。
“GDP”这个词,我们已经听了很多很多年了。
简单粗暴地来理解,GDP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年之内创造的价值多少。
但这GDP具体是怎么起来的,则是另一个故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知道了,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并不是北上广深这些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而是身处内陆、和海洋相隔千万里的鄂尔多斯和克拉玛依。
2022年,鄂尔多斯人均GDP为25.69万元,位列全国第一;克拉玛依人均GDP为24.4万元,位列全国第二。
鄂尔多斯人口也就200万出头,克拉玛依人口不过49万,但这两个地方的人均GDP之所以高到足以追赶英法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根本原因是:鄂尔多斯一座小城占了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产量,而克拉玛依2022年产油1442万吨——2022年全国的石油产量也就2亿吨。
以这两座城市所贡献的超高价值,再配上他们超小的人口体量,这两个城市怎么可能人均GDP不高呢?
只是,如果把视角切换到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我们就会发现事情的另一面:
根据鄂尔多斯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615元——和人均GDP相比,比值为22%。
类似地,克拉玛依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305元,与人均GDP比值也是22%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5万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算是不错了。毕竟全国平均水平是3.6万元,中位数是3.1万元——鄂尔多斯、克拉玛依的居民们已经比绝大多数人富裕多了。
但这个比例,其实是不科学的。
因为如果我们拿上海市作为比较,同在2022年,人均GDP为18.04万元的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有79610元,比值达到了44%。
而武汉市,人均GDP为13.7万元,也就是鄂尔多斯的一半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为58449元,只比鄂尔多斯少了不到200元——和人均GDP相比,比值为42%。
更低的人均GDP,却有相差无几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这就是分配的问题。
而导致这种分配差异的核心,在于产业。
鄂尔多斯和克拉玛依的确生产了大量的煤炭、石油,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价值,但采煤、采油相关的产业链却并不在这两个城市:
煤矿里的挖掘机、重型卡车不是这里生产的; 油田上的“磕头虫”和管道也不是这里生产的; 炼油厂里的重型石化设备不是这里生产的; 生产出来的石化产品也不是在这里消费或投入再生产的......
煤炭、石油行业的产业链本来就不算是特别长,绝大多数还不在本地,这就让这两个城市在资源行业价值链上的地位也不高。
煤炭和石油从这里采掘出来之后,很快就会被运走,这也就导致本地人参与这两个行业的途径变得非常狭窄且单调。除了在矿上或者油田当工人,或者从事煤炭、石油的运输、处理和贸易,几乎再无其他能与这两个宝藏行业打交道的路子了。
而少数能与煤炭、石油打交道的人,则往往成为了当地的富豪,这无疑又拉大了当地的贫富差距——这对于社会公平也是极为不利的。
而反观上海和武汉,虽然没有什么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制造业却特别发达,武汉有大量与汽车、造船、电子产品有关的配套企业,上海更是造船、汽车、大飞机、石化、半导体等等行业都发展优越。
这些产业的背后,是本地成百上千家配套的产业。
换句话说就是,上海和武汉的居民,如果想从汽车、造船等等行业里找一个工作或者做一门生意,那么路子简直不要太多。笔者在上海、武汉的同学、朋友里,从事汽车、电气、电子行业的人很多很多。
因此,如果复盘过去几年中国城市人均GDP的排行榜,我们会发现上榜的无非三类玩家:
其一是鄂尔多斯、克拉玛依、榆林等等这样天生自带资源的城市;
其二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
其三就是苏州、无锡这样以制造业为立身之本的城市。
而如果换成复盘过去几年中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排行榜,那么我们就会看到:
依赖资源发展的城市将遗憾退出比赛,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赛道上,国际化大都市和制造业巨头城市将势均力敌地展开竞争。
原因就是之前所说:资源行业惠及当地人的渠道实在太少了,煤炭石油被开采出来之后不久便会运走,本地人根本没有什么机会从中获利。
0373-8619999
抖音动态
微信小程序
扫一扫 关注我们